解 “霍”
作者:趙燕姣(山東社會科學院歷史研討所)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時間:孔子二五七二年歲次壬寅十月十六日丙寅
耶穌2022年11月9日
上古時期萬邦林立,至西周有全國,裂土田而瓜分之,各諸侯國散落于王朝的五湖四海布履星羅,“霍”即此中之一。對“霍”歷史延革的考證,不僅縷清了分歧時期分歧地區的“霍”之源起與流變,並且有助于我們正確認識平易近族融會、文明交通甚至年夜一統王朝之突起等嚴重問題。
殷商時期的“霍”
“霍”包養sd字見于殷墟甲骨包養感情卜辭黃組及賓組,時代約為武丁至帝乙、帝辛時期。據相關卜辭可知,此長期包養地有商王的軍事駐所“霍”(《合集》36783黃組),商王曾在此有較長時間的逗留并屢次占卜未來一旬內的吉兇(《合集》35887、36779、36780、36781、36782、36784)。但是關于其地看,長期以來學界卻說法紛歧。
舊說多認為卜辭中霍的地看乃山西霍縣東南,近來有學者根據一版新綴合的卜辭排譜,推測商王的一次東征路線為“河—河東包養網dcard兆——霍—看”,“河”是接近王都、黃河四周的一個地名;“河東兆”即黃河東岸;“”地看不明;“看”地在殷東南今河南商丘東北近虞城一帶。進而提出卜辭霍地不成能在與之標的目的相反的山西境內,當在殷東接近看地的某處。此說誠為卓見,《逸周書·世俘》記載牧野之戰后,為了平定殷全境的叛亂,更為了防止商王朝卷土重來,武王除了派呂看向東乘勝攻殺殷將惡來、飛廉外,同時分兵四路南下征討殷遺,此中第四路的戰果之一就是擒獲了sd包養霍侯。對于《世俘》的年月,顧頡剛、李學勤等師長教師分歧認為,《世俘》是一篇西周時期的文獻,此處所載的“霍侯”或為上舉卜辭所說起的霍地之君,地看在殷墟東南。
兩周時期的“霍”
商周易代是一次劃時代的鼎革,周人以“蕞爾小邦”戰勝了年夜邑商后,為了把持已占領區,短期包養但凡已克服的殷遺就使其“各安其安,各田其田,毋故毋私,惟仁不親”(《尚書年夜包養甜心網傳》),并仍把殷的舊都“封紂子武庚祿父,以續殷祀”(《史記·周本紀》),后武王恐其異心,“建管叔于東,建蔡叔、霍叔于殷,俾監殷臣”(《逸周書·作雒》),類似的記載亦見于鄭玄《毛詩傳》《史記·周本紀》等文獻。但是包養軟體,自漢代以來學者還有一種見解,《漢書·地輿志》:“河內本殷之舊都,周既滅殷,分其畿內為三國,《詩·風》邶、庸、衛國是也。邶,以封紂子武庚;庸,管叔尹之;衛,蔡叔尹之,以監殷平易近,謂之三監。”這般一來,三監便成了武庚、管叔、蔡叔,而無霍叔。
以上二說孰是孰非,經學家們一向聚訟莫定。其間種種,除往對版本字詞的解讀包養網站隸定分歧外,還包養意思有一個爭論的焦點重要集中在叛亂后三監的結局,顧頡剛師長教師就曾提出:“我們現在可以設想,假如霍叔實為邶監,或實相武庚,那么當武庚舉兵的時候,假如霍叔和睦他通謀,則放在霍叔眼前的只要被殺或被困的兩條路,否則惟有低頭參加了起事。通謀固是叛周,被屈也是叛周……為什么管、蔡二叔或逝世或流,而他乃安然無恙,包養平台像鄭玄說的竟把他‘赦’了呢?”因此推定三監乃武庚、管叔、蔡叔。
我們認為,霍叔結局的闕如恰好說明了周王對亂事者的區別對待,霍叔或因其罪小,抑或因其未參與叛亂。王玉哲師長教師曾提出包養app一種推測:即霍叔與管叔、蔡包養價格ptt叔的監國方法并分歧,邶乃武庚的封地,霍叔自己在這里并無封邑,而以武庚“相”包養行情的成分監殷罷了。而管叔封鄘、蔡叔封衛,三監叛亂時,管、蔡自可以據地作亂其力年夜,唯霍叔無根據地,最多只要附從罷了。并且也有能夠長期包養是霍叔真的起到了“監”的感化,曾將武庚叛周陰謀向周室告發,而包養ptt他本身并未參與叛亂,故周室平三監并不及霍叔。
以上推論同時也獲得了新出清華簡的印實,清華簡《系年》第三章:“周武王既克殷,乃設三監于殷。武王陟,商邑興反,殺三監而立子耿。成王屎(踐)伐商邑,殺子耿”,此處“子耿”即武庚,由此可知三監確指管叔、蔡叔、霍叔,并無武庚。
另需補充的一點是,彼時的“監”是一種監察機制,對于三監而言,武庚及殷遺就是其監察的對象,這也從另一角度證實了“三監”乃管叔、蔡叔、霍叔,絕不成能有武庚。周初已設“監”的訴訟軌制,不僅文獻可征(《尚書·多方》《尚書·梓材》),並且也獲得了諸多銅器銘文的支撐,此中仲幾父簋銘“仲幾父使幾使于諸侯、諸監,用厥儐作丁寶簋”(《集成》03954西周中期),此處的“諸侯”“諸監”對舉,很顯然西周時期確實存在監這樣一種職務與軌制。
武庚之亂平定后,霍叔被遷封至今山西霍縣。《左傳》僖公二十四年引富辰所說的周公分封,此中“管、蔡、郕、霍、魯、衛、毛、聃、郜、雍、曹、滕、畢、原、豐、郇,文之昭也”,又《尚書·蔡仲之命》疏:“武王已克商,平全國,封元勳昆弟,封叔處于霍。”彼時霍叔極有能夠并未就國,而是前去殷畿監督武庚,直至平叛武庚后才前往本身的封國。只惋惜相關文獻闕佚,有關霍國的史實我們知之甚少,僅可從相關銅器中鉤稽零碎信息。
霍國姬姓不僅文獻有載,並且也獲得了銘文的證實。現躲于故宮博物院、據傳山西出土的叔男父匜(《集成》10270),有銘曰:“叔男父作為霍姬媵旅它匜”,這是一件同姓叔男父為霍姬所作的媵器,由此可證文獻所載霍乃姬姓之不誣。此外,近年來在距霍州不遠的翼城發現了一件西周中期偏晚段的兌盆,盆銘記載了一次與淮夷的戰爭,二者交戰的地點即“為山”,“為”匣母歌部,“霍”曉母鐸包養意思部,二者同為喉音,韻部旁轉可通,所以此處“為山”極有能夠是霍山。至于包養行情霍山的具體地位,應在今霍州市東南三十里處。《周禮》鄭注云:“霍山在彘”,指其在漢彘縣。孫詒讓《周禮正義》:“漢彘縣在今山西霍州治,霍山在州東南三十里。”霍州在平易近國改稱霍縣台灣包養,即今山西省霍州市。《讀史方輿紀要》:“蓋霍山崎嶇險峻,介并、晉二州之間,實控厄之要矣。”可見霍山不僅是霍國所依,也包養網VIP是古今咽喉要地。
年齡之后晉國勢力突起,開始不斷蠶食周邊小國,甚至連同姓姬國也難以幸免。《左傳》閔公元年載,晉獻公率太子申生及年夜夫趙夙、畢萬滅了同姓耿、霍、包養dcard魏,后將霍地賜給先且居為邑,迫使霍哀公逃至齊國,這是霍之初滅。后晉國年夜旱,卜之,曰:“霍太山為祟,使趙夙召霍君于齊,復之,以奉霍太山之祀,晉復穰。”(《史記·趙世家》)不成想尋復見滅,后又將此地改封給魏慎子,至此姬姓霍徹底滅國。
他處的“霍”
汝水流域亦有“霍”,參之文獻可知能夠是山名。《左傳》哀公四年:“夏,楚人既克夷虎,乃謀南方……襲梁及霍。”杜預注云:“梁南有霍陽山”,為山名。楊注云:“梁在今河南臨汝縣西,與僖公十九年傳之梁在今陜西韓城縣南者分歧。霍在梁之東北,離臨汝縣稍遠。”抑或是邑名。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汝州·霍陽聚”條包養甜心網:“在州東南二十里。《左傳》哀公四年:‘包養網推薦楚為一昔之期,襲梁及霍,以圍蠻氏。’梁即故梁縣也……梁、霍皆蠻子之邑也。”據此認為楚所襲為漢霍陽聚包養網VIP,實則無論是山名還是邑名,二者并無本質區別,邑因山而得名古時常見。《讀史方輿紀要》“汝州”下載有“霍山”條,顧氏自注云:“在州東南二十里。年齡時有霍陽聚,蓋因山以名。杜佑曰:‘漢于山下立霍陽縣,俗謂之張侯城。’”認為霍陽聚是因山以名聚。《水經·汝水注》:“汝水之右有霍陽聚,汝水逕其北。”《年夜清一統志·汝州》:“(霍陽聚)在州包養網評價東南,亦名霍陽城”,地即今河南汝州市東北,汝水流域的霍亦應在此處。
于薇密斯曾對汾水流域與漢水流域兩地間多處地名重名現象進行過剖析,她認為族群移徙是其主要緣由,這一說法也在必定水平上獲得了考古發現的證實。湖北葉家山墳場與山西絳縣橫水墳場、翼城年夜河口墳場是近年來史無前例之嚴重發現,雖地處一南一北,卻彼此交相輝映。對漢包養意思水流域的隨州葉家山墳場包養網單次和汾水流域的絳縣橫水、翼城年夜河口、侯馬北趙、曲村墳場等墓葬的面積、兆域、墓葬標的目的、殉人牲、腰坑、斜洞等諸方面進行比較,學者們多認為葉家山墳場的人群極有能夠是從山西汾水流域遷徙而來。汝水流域之“霍”也有能夠屬于這種情況,人群跨地區的遷徙不僅有利于文明的交通、平易近族的融會,並且在必定水平上打破血緣壁壘,使分歧族包養網推薦群、分歧文明、分歧語言的配合體更深入地實現了文明與血緣的包養情婦碰撞,從而有助于統一王權的突起。
至于安徽境內的包養感情霍山,不僅與山西霍山山名雷同,並且先后稱“岳”,只不過山西之霍山至遲西周已出現。《尚書·禹貢》曰:“既修太原,至于岳陽。”鄭玄云:“岳陽縣,太岳之南……太岳,在河東故彘縣東,名霍太山。”而安徽霍山得名則晚至漢武帝時。顧頡剛、陳槃等師長教師均認為:“岳”底本是指晉南霍山,后來漢武帝分設“五岳”,乃將霍山之名移至安徽的天柱山,是謂“南岳”,霍山反而由此掉往了“岳”的位置。這般解讀不僅提醒了山西、安徽二省并有霍山且俱稱為“岳”的緣由,並且澄清了有關名稱發生播遷的源流軌跡,包養條件與秦漢王朝“年夜一統”佈景下,地名由華夏向四域流動的常例相吻合。
責任編輯:近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