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的繡球 從八桂大地“飛”向去九宮格共享空間世界_中國網

這是河池學院“三月三”活動現場懸掛的繡球(3月26日攝)。

位于祖國南疆的廣西,是我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區,有著壯、漢、瑤、苗、侗等多個世居民族。每年的農歷三月三日,五彩斑斕的民族服飾、熱鬧的歌圩、空中飛舞的繡球,將八桂大地勾勒成一幅絢麗的民俗畫卷。

“壯族三月三”是廣西少數民族傳統節日,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承載著深厚的民俗底蘊。拋繡球是“三月三”節慶活動常見項目,也是廣西人喜聞樂見的傳統體育項目。

“拋繡球看起來簡單,其實有很多技巧,”廣西河池學院體育老師文展說,“拋接過程中的力度、角度、旋轉控制都需要精準把握。” 如今,拋繡球已被廣西多地列入中考項目。

位于廣西西南部的靖西市,有著制作繡球的悠久歷史,被譽為“中國繡球之鄉”。新靖鎮舊州村的繡球制作最具小樹屋代表性,全村500多戶人家,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制作繡球小樹屋

家教

靖西市繡蘊坊繡球文化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昌九宮格磊介紹說:“我們堅守傳統繡球制作技藝的同時,不斷創新繡球的款式和花樣。目前,我們靖西繡球發展模式已經從傳統的小農經濟轉變為市場化、產業化的發展模式。”

如今,繡球作為靖西特色旅游紀念品,已銷往世界各地,成為廣西一張閃亮的文化名片。

小樹屋

滿載文化與情誼的廣西繡球,從八桂大地“飛”向了全世界。

新華社記者 曹祎舞蹈教室銘 攝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